ham shui kok.jpg

 位於香港灣仔的龍門酒樓,在不少旅遊書上都介紹過,大部份都說它是以炭烤叉燒聞名的,但又是否只有這樣呢?

翻查一下,它已經在灣仔在差不多六十年的歷史,對於香港來說,這是難能可貴的,跟其他大城市一樣,商鋪面對很大的租金壓力,有時候剛剛做到有點名氣,業主就會增加租金,直到你受不了要結業為址。

但龍門酒樓就是自己的地,自己的店,才可站得住這樣久。以往都有不少地產商跟他們說,要買這塊地,開價聽說都是以億來算的喔!在香港來說,灣仔區到底是個黃金地段,龍門酒樓這座建築,我想以地產商的貪眼婪光來看,用來當只是三數層的酒樓簡直是浪費。

有次跟我爸說起,他居然說他小時候也到過龍門吃點心,突然有一個同共記憶,感覺上有點震撼,在城市居住,新的東西太多太快,兩代之間的生活差異實在很大,父母那一輩玩過的遊戲,感受過的東西,到我們這一代都沒有了,消失了。

味道這回事,我覺得要看有沒有用心去保留。龍門的味道,這麼多年來都一樣。 

先說午市。

它有很多傳統廣式的小點:如蝦餃,燒賣,雞扎,魚翅餃,蒸排骨,馬拉糕,鹹水角,春卷,各種腸粉等等,不能盡錄。

蝦餃,沒有現在酒樓那種誇張的大大顆,而是一口就吃下,大小適中的尺寸,薄薄水晶皮,有點QQ的,咬下去還會流少許清香的肉汁出來。

而燒賣,是扎實的,咬下去時會感覺到一層層的肉,以前看一些老酒樓紀錄片,說做燒賣的豬肉不會刴得像肉餅般碎,而是切成一顆顆像眉豆般大的肉粒,然後就靠不停用手去攪,直到肉粒都膠在一起才可,這樣豬肉吃下去時才會有彈性,有層次。以前我在家裡嘗試用這方法去處理肉餅,果然效果很不同。吃了這裡的燒賣,就不想吃其他連鎖式酒樓那些用便宜肥肉做的「燒賣」。在龍門,吃兩顆燒賣就已有飽的感覺。還未算上吃下去後還有少許留在牙縫間的汁液和香味,有次因點心太多,來不及吃,要待涼了後才吃燒賣,味道還是扎實的湧進口腔內。

還有雞扎,我喜歡先打開那塊長長的腐皮,見到包在裡面的雞肉,魚肚和切成長條形的火腿,然後就逐一的吃,細細去嘗這些不同的味道。

不能不說的,就是它們招牌的馬拉糕(古法馬拉糕),這是我每次去都必吃的!我愛它們不太甜,吃下去層層細嫩,很令我瘋狂,加上古法馬拉糕在家裡很難做,在外頭做得好吃的地方也不多,龍門就成了首選了。我記得去年和一位朋友去龍門吃中飯,我拿了馬拉糕給她吃,她一口下去就叫了:「就是這個味道!」原來,十多年前她從北京來香港,那時她吃到馬拉糕,覺得非常好吃,但後來很多酒樓都偷工減料,沒法做到以前的水準,她就再沒有吃了;那次中飯,我們都很高興耶。

很好笑的是,偶然還會有些做了幾十年的歐吉桑和歐巴桑,推著點心車來問你要不要點心,那些待應都是在那裡打了幾十年的老伙計,他們就是有種親切感,讓我每次去都很愉快啊!不過呢,通常是客人拿著點心紀錄卡,自己走到點心角的落去取,翻翻放點心的蒸籠蓋子,把要的點心放在銀盤子上,自己拿回座位。每次翻起點心蓋,看到裡頭的蒸排骨,魚翅餃,就想全都拿回座位去。

我覺得很重要的是,這些點心,放涼了還是好吃的,這不就是真功夫嗎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沛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